人員查詢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王邊溪谷

張大千晚年的繪畫在哪里發(fā)生了嬗變

時間:2019-12-27 14:46:30  來源:99藝術網(wǎng)  作者:王琪森  瀏覽: 分享:

 \

張大千《長江萬里圖》(局部)

     今年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張大千先生(1899—1983)誕辰120周年,海內(nèi)外為此舉辦了多場張大千紀念展。而近日在杭州欽哲藝術中心舉辦的《張大千加州歲月:文獻之作品》,以120件(套)的張大千文獻資料和作品,比較全面、翔實地展示了張大千在美國加州十七里灣的生活創(chuàng)作情況,揭示了張大千先生晚年藝術嬗變之謎。

\
張大千_環(huán)蓽盦

       1948年12月,張大千與夫人等飛赴海外。從此,遙寄相思,鄉(xiāng)愁終生。1950年,張大千先由香港赴印度,在新德里舉辦畫展??疾炫R摹阿堅塔壁畫。旅居大吉嶺年余,詩畫創(chuàng)作頗豐。1954年遷居巴西圣保羅市,1955年圣保羅八德園建成并命名。1966年后,由于巴西政府要修建水庫,因而張大千的八德園需動遷,后在老友侯北人的介紹下,遷居美國加州卡梅爾小鎮(zhèn)十七里灣。

      就目前所知的歷史文獻及張大千作品來看,十七里灣對張大千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嬗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自1956年他在法國尼斯港的尼福里尼別墅會晤了畢加索,切磋畫藝、互贈作品后,他的變法意識更加強烈了,他要像老畢那樣開創(chuàng)出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不同風貌。1957年,張大千因糖尿病而影響視力,他遂有時以大潑墨代之。1965年,他在創(chuàng)作《青城山通景屏》時,開始了潑墨加潑彩,但這都是初嘗階段,他自己并沒有正式肯定或界定此是潑彩新法。

\
張大千與夫人在可以居合影

      張大千1967年在侯北人的陪同下,來加州卡梅爾小鎮(zhèn)十七里灣觀光旅行,舉目皆是造型各異的蒼松,海灣中帆影逐日,林間靜謐寧馨,他深為這里美麗的風景與幽逸的氣息所吸引。為此,張大千為這里起了個富有詩意的美麗譯名:佳美娥。1968年他在卡梅爾購買了一幢較小而簡陋的二手別墅,將其畫室題為“可以居”。與巴西氣派恢宏的“八德園”相比,“可以居”顯得“寒酸”,但此一時,彼一時。從“可以居”這個齋名上,可見張大千傾心的是這里獨特的景觀和詩意的氛圍,對于房屋他僅是“可以居”就可以了。一直到1971年,他才在“可以居”相鄰之處重新購地,建起了一座溫馨的桔紅色別墅。由于四周都是參天大樹,濃蔭蔽日,大師自題齋名為“環(huán)蓽盦”。追溯卡梅爾早期的居民,60%以上是專業(yè)的文學藝術家,在這里先后居住過的有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及杰克·倫敦,攝影大師亞當斯,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瓊·芳登及著名硬派影星伊斯特伍德等。

      張大千先生的知己好友、著名美術史家、畫家謝稚柳先生曾告訴筆者:“張大千最重要的暮年變法,是緣于美國加州的十七里灣,但在張大千研究文章及傳記中,大都沒有提及。有的也僅是一筆帶過,語焉不詳。你是搞海派研究的,應當?shù)侥抢锶タ疾煲幌?,把這段史實補上。”因此,在后來的張大千研究中,我特別注重張大千藝術變法的時間節(jié)點和地點,并于2017年7月專程到美國加州十七里灣張大千故居考察。本次《張大千加州歲月》展也從歷史文獻與藝術作品兩個方面作了有力的佐證。當年筆者在謝稚柳先生處曾看到過“環(huán)蓽盦”的照片,張大千的暮年變法正是起于此,成于斯。

      加州十七里灣有著溫暖的氣候和充沛的陽光,使張大千增添了飽滿而激越的創(chuàng)作之情。他在這依山傍海、絕塵清靜之地,潛心藝事,開始了繪畫的重大變法,開創(chuàng)出了融匯古今、法取東西的潑彩大寫意。從筆墨線條、敷彩設色到構圖章法、意境氣韻各個方面,讓傳統(tǒng)的中國畫煥發(fā)出嶄新的面貌、瑰麗的氣象和鮮明的風格。張大千曾對侯北人說,“明代李日華道,‘潑墨者,用墨徽妙,不見筆經(jīng),如潑出耳。’作畫之前,丘壑意成。作畫之時,落墨用彩如潑如灑。作畫之中,潑彩盡顯肌理效果”。1969年,就在這間狹小的“可以居”中,張大千完成了不朽的傳世名作《長江萬里圖》,將石青、石綠、朱砂等和水墨融合在一起,揮灑暈化,構成了獨特的色彩肌理效果和奇崛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令人耳目一新,從而以“潑彩兼施,色墨交融”的全新技法,展示了長江萬里的無限風光,贏得了藝術界的一片喝彩,被譽為“人變老,畫變新”、“東方之筆”,張大千由此完成了華麗轉身,也開始標志著他的創(chuàng)作在十七里灣進入了藝術的新階段。

\
張大千在環(huán)蓽盦前

      但是,另一方面,在張大千的《移家環(huán)蓽盦》一詩中,我們不難讀出張大千此時的生活、精神的苦澀與無奈:“萬竹叢中結一盦,青氈能守自潭潭。老派夷市貧非病,久待蠻姬語亦諳。得保閑身唯善飯,未除習氣愛清淡。呼兒且為開蘿經(jīng),新有鄰翁住屋南。”雖然張大千棄塵世,重內(nèi)省,重燃創(chuàng)作激情,但實際生活得并不輕松、瀟灑。生存的壓力、疾病的纏身乃至深切的鄉(xiāng)愁,使他常常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夢中醒來,隨之號淘大哭,清淚洗枕。在十七里灣時,張大千的經(jīng)濟相當拮據(jù)。當時代理他作品的畫廊不景氣,他的畫價不高,而且還銷路不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苦心多年所收藏的古典書畫,乃至鎮(zhèn)宅之寶都只得售于朋友,著名的董源《溪岸圖》賣給了王季遷,八大的山水賣給了王方宇,最后一本石濤的冊頁也賣給了賽克勒。后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出版了這本石濤冊頁,張大千在冊頁上題詞贈侯北人時,相當傷感地寫道:“大風堂僅余石濤之一冊,亦經(jīng)易米,北人道兄為我感嘆也。”

\
張大千與侯北人合影

      當時的十七里灣頗為清寂,人煙稀少,張大千的朋友圈在此地也并不廣,主要有三位,畫家侯北人,張學良長女張閭瑛的丈夫、加州大學教授陶鵬飛及加州卡梅爾畫廊的鄭月波。但那也是數(shù)月或是逢年過節(jié)時才相聚一次。因為十七里灣偏于一隅,天海相隔,這也就為后來張大千的研究帶來了困難,有的傳記對張大千在十七里灣的生活創(chuàng)作僅一筆帶過,有的則不知所云,對其藝術上的重大變法甚少提及。而作為長期侍奉張大千左右的兒子張葆蘿也遵其父之囑,對其父之畫之藝通常不加評說介紹。特別是張葆蘿也于2017年以86歲高齡逝世,這就使張大千在十七里灣的丹青生涯似被歲月遮蔽。1977年,張大千意識到潑彩變法新畫風已成,是該結束海外飄泊的生活,終止客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了。他在一首詩中曾寫道:“不死天涯剩一身。”于是張大千深情地告別了十載相住的十七里灣,離開了筆墨菩提的“環(huán)蓽盦”,攜全家定居于祖國寶島臺灣省,在臺北故宮的雙溪邊筑起了“摩耶精舍”。他在自己所作的《桃源圖》上題詩謂:“種梅結宅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誰信阿超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六年之后,大師歸隱道山。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