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流溪別院

金庸的江湖社會形成于北宋?

時間:2020-04-04 17:57:55  來源:中國藝術文化網(wǎng)  作者:  瀏覽: 分享:

        如果不計《越女劍》這個短篇,金庸先生構建的武俠世界是從北宋開始的。 《天龍八部》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北宋武學體系與江湖體系。 不妨說,宋朝正是江湖紀年的開端。


\
 
  當然,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俠”是從宋代開始走向式微的,我們都知道,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從最低層的貴族——士中分離出一個游士與游俠階層,這些游俠以武犯禁,死生死而重信義,一諾重金,士為知己死。
  
  及至秦漢,游俠之風仍然盛行。 漢時長安多游俠,“閭里少年群輩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 城中薄幕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桴鼓不絕”(《漢書•尹賞列傳》)。 司馬遷著《史記》,專門辟出“刺客列傳”與“游俠列傳”。
 
  隋唐之時,游俠仍然是詩人歌詠的對象,李白即寫過《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一首《俠客行》還被金庸演繹成“俠客島”上的絕世武功秘笈。
 
\
 
  入宋之后,尚武之風稍息。 史家說,“迨宋興百年,無不安土樂生。 于是豪杰始相與出耕,而各長雄其地,以力田課僮仆,以詩書訓子弟。 ”(汪藻《浮溪集》)游俠自此歸于沉寂。
 
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要說“宋朝是江湖紀年的開端”呢? 這是因為,“俠”的群體盡管從宋代開始式微,但與此同時,一個生機勃勃的江湖社會,卻在宋代拉開了序幕。
 
  “江湖通行證”
 
  雖說漢唐之時尚有游俠遺風,但漢唐政府實行的社會制度,卻嚴重抑制了江湖社會的形成。 
 
  以前我們說過,江湖的最大特點便是流動性,即允許人口的自由流動,否則,你怎么“走江湖”? 而從秦漢至隋唐,卻有一項旨在限制流動性、禁止人口自由流動的社會制度一以貫之。 什么制度呢? “過所”制度。
 
  “過所”就是人民外出的通行證。 換言之,如果你生活在漢唐時期,政府是不準許你私自出遠門的,你想出趟遠門,必須先向戶籍所在地的官方申請一張“過所”,然后帶著這張“過所”才可以啟程。 后來明王朝繼承了這一制度,只不過將“過所”換成“路引”。
 
  申請“過所”的程序是相當麻煩的。 以唐朝為例,首先,申請人要請好擔保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里正交待清楚出門緣由、往返時限、離家之日本戶賦役由誰代承; 然后,由里正向縣政府呈牒申報; 縣政府接到申請后,核實,簽字,再向州政府請給; 州政府又逐項審核,勘驗無誤,才發(fā)給“過所”。
 
  “過所”通常一式兩份,一份給申請人,一份存檔備案。 “過所”上面,會注明持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齡、所攜帶隨員的身份與人數(shù)、所攜帶財物數(shù)目、往返的地點,等等。 唐朝政府會在各個關卡勘驗“過所”,沒有攜帶“過所”出關的人,抓起來治罪,處一年徒刑,并沒收財產。
 
  在這一制度下,根本是不可能產生戰(zhàn)國時代的那種游俠的。 所以漢代的游俠,慢慢的不再遠游,而是與地方勢力結合,演化成坐地的“豪俠”唐朝的游俠,也無非是長安城內一些不良少年在街頭斗雞走狗、縱馬馳騁、引人注目而已。

\
 
  “過所”之制,在晚唐時開始荒廢,到了宋代,宋人已經不知道“過所”為何物了,南宋洪邁說: “‘過所’二字,讀者多不曉,蓋若今時公憑、引據(jù)之類。 ”(洪邁《容齋四筆》)可知這個時候,“過所”退出宋人的生活應該有很多年了。
 
  不過宋朝也有類似于“通行證”的東西,一般叫做“公憑”或“引據(jù)”。 但宋朝“公憑”與漢唐“過所”還是有區(qū)別: 一、“公憑”的申請手續(xù)沒有“過所”那么繁瑣; 二、只是在出入軍事要寨的關禁時,才需要驗看“公憑”,一般情況下,走州過縣是不用通行證的。 也就是說,宋朝社會具有比漢唐社會更大的人口流動自由,這是江湖社會得以形成的首要條件。 允許人口自由流動,人民才得以擺脫戶籍與土地的束縛,闖蕩江湖去也。
 
  “江湖準行時”
 
  事實上,跟漢唐時期與朱元璋時代相比,宋朝社會的一大特征就是流動性非?;钴S。 宋人自己說: “古者鄉(xiāng)田同井,人皆安土重遷,流之遠方,無所資給,徒隸困辱,以至終身。 近世之民,輕去鄉(xiāng)土,轉徙四方,固不為患。 ”(馬端臨《文獻通考•刑考》)這里的“近世”,當然是指宋代。
 
  正如宋人不識“過所”為何物一樣,生活在宋朝的人也不知道“街鼓”是怎么一回事兒,南宋陸游說: “京都街鼓今尚廢,后生讀唐詩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陸游《老學庵筆記》)那么街鼓又是什么東西呢? 它可不僅僅是一面可以敲響的鼓而已,而是代表了兩項盛行于唐朝的城市管理制度: 坊市制度與夜禁制度。
 
  所謂坊市制度,是說北魏—隋唐時期,官府將城市劃分為兩大功能區(qū): 生活區(qū)叫做“坊”,商業(yè)區(qū)叫做“市”。 “坊”內原則上是不準開設店鋪做生意的,你想買賣交易,必須到政府指定的“市”,并且在政府指定的時間內完全交易。 “坊”和“市”都有圍墻,入夜之后,街鼓敲響,宣布夜禁,坊門與市門關閉、上鎖。 史載,“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 乙夜(二更時分),街使以騎卒循行叫呼,武官暗探; 五更二點,鼓自內發(fā),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新唐書•百官志》)

\
 
  唐朝的夜禁時間是從“日暮”、擊鼓八百下之后開始(即一入夜就開始禁行人),至次日“五更二點”、擊鼓三千下結束,換算成現(xiàn)在的時間單位,大約從晚上7點至第二天早晨4點為夜禁時段。 夜禁時間大約為9個小時。 在夜禁的時間內,人們只準呆在各個“坊”內,不可以偷越坊墻,走上大街晃蕩。 你夜里在大街晃蕩的話,會被巡夜的兵丁抓起來打屁股,“諸犯夜者,笞二十”。 可以說,街鼓就是中世紀城市制度的象征。
 
  從晚唐開始,坊市制逐漸瓦解,有些坊墻倒塌了也不見官方來重修,有些坊內開起了店鋪、酒樓。 入宋之后,坊墻更是不知什么時候被全部推倒,坊市制完全解體,人們沿河設市,臨街開鋪,到處都是繁華而雜亂的商業(yè)街。
 
  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動下,“夜禁”也被突破了,出現(xiàn)了繁華的夜市,“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 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 “通宵買賣,交曉不絕。 緣金吾不禁,公私營干,夜食于此故也”(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粱錄》)。 “金吾”,即掌管宵禁的官員; “金吾不禁”,就是宵禁取消了的意思。

\
 
  樹立在宋朝城市的街鼓,于是慢慢成了一個沒有實際功能的擺設,再沒有人去敲響它。 一位生活在宋神宗時代的宋朝人說,“二紀以來,不聞街鼓之聲,金吾之職廢矣。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二紀為二十四年,由此可推算出,至遲宋仁宗年間,開封的街鼓制度已被官方徹底廢除了。
 
  因此,海外漢學家稱宋代發(fā)生了一場“城市革命”。 一種更富有商業(yè)氣息與市民氣味的城市生活方式,從此興起。
 
  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才是適合江湖人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 如果說,旨在限制人口自由流動的“過所”制度的消亡,為江湖帶來了活躍的流動性; 那么,“街鼓”所象征的坊市制度與夜禁制度的瓦解,則為江湖的夜行人創(chuàng)造了生存的時空。 江湖人都是夜行動物,他們的夜晚比白天更重要,不管是“月黑風亮殺人夜”,還是“夜深燈火上樊樓”,江湖中的事情往往都適合發(fā)生在夜晚。

\
  
  我們想象一下: 假設盛唐之時,有一位任俠的少年,想出遠門當游俠、闖蕩江湖,不想剛經過某州的關禁,就遇到官府檢查“過所”,游俠的人哪里有什么“過所”,所以立即被抓起來,“徒一年”。 哪還闖蕩個啥的江湖? 就算躲過了關卡的盤查,入夜之后,你要找個酒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卻發(fā)現(xiàn)整個城市的酒店都歇業(yè)了,根本沒什么夜市,“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 你只能呆在客棧里,洗洗睡。 你如果想溜到大街上逛逛,很可能就會被巡夜的兵丁捉住,說你“犯夜”,痛打二十大板。
 
  這個時候,你還有什么心思再“闖蕩江湖”呢? 不如回家好好種田吧。
  作者 吳鉤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