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叢臺之聲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時間:2019-07-14 12:56:32  來源:十點讀書——搜狐號  作者:  瀏覽: 分享:

  | 不雨亦瀟瀟· 主播 | 常浩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20181030號,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歲。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里波瀾現(xiàn)。

無數(shù)人悲嘆:金庸的離開,帶走的是一個時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終成絕響。

金庸就像一位織夢者,用文字構筑了一個刀光劍影又豪氣干云的武俠世界,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盡情徜徉。

 

蕭峰的俠肝義膽,黃蓉的愛恨分明,楊過的瀟灑癡情,都令人無比神往。

而金庸的一生,同樣是傳奇而通透的一生,無愧于一個“俠”字。

除了創(chuàng)造了盛大的江湖世界,更值得稱道的,是他一路走來的人生智慧。

不圓滑,敢直言

《神雕俠侶》中寫道:“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翻閱金庸的生平,不免感嘆一句,有些品質(zhì),是從小就遮蓋不住的光芒。

1924310日,浙江海寧的書香望族查家,迎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

他們給這個新生兒取名為“查良鏞”。

鏞者,金與庸也。他日后的筆名,就由名字拆分而來。

家族的操守與文化的熏陶給了金庸最早的成長土壤,他不但熱愛讀書、為人正直,還擁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

1939年,金庸走進了高中的校門。

當時他所在的高中,有一個可供師生自由發(fā)表文章的壁報專欄,大家常常暢所欲言。

 

有一次,金庸寫了一篇名為《阿麗絲漫游記》的文章,借童話之名,諷刺了當時的主任沈乃昌。

這一諷刺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視,作為懲罰,金庸背上了處分,付出了轉學的代價。

面對飽受戰(zhàn)火,滿目瘡痍的祖國,查良鏞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個外交官,捍衛(wèi)民族的尊嚴。

但他的夢想又被他自己“終結”了。

1944年,舉國上下正聯(lián)合抗日。

正在上大學的金庸,目睹了殘忍的一幕。

一群打著“愛國旗號”的學生正對另外幾個學生動粗,邊打還邊羞辱他們,言行十分齷齪。

金庸的俠心頓時被激起了。

他不僅上前阻止,在校方那里,他更仗義執(zhí)言,慷慨激昂地斥責有關人員的不作為。

少年意氣,赤子之心,換來的卻是校方惱羞成怒下的一紙勒令退學書。

社會上有太多的成功學,教人世故圓滑,宣揚這是一種處世明哲。

但在真正的智者看來,不圓滑不世故、敢于抒發(fā)己見、打抱不平的人,才更具智慧。

因為,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顆俠心與一身傲骨。

 

俠心并非圣母心,而是一種正氣與節(jié)操。

傲骨并非傲慢,而是一份不妥協(xié)與不流俗。

世界的進步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需要處在其間的每一個因子共同作用。

面對不公與黑暗,只有足夠多的人都站出來,不懼強權,不泯熱血,始終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力,始終保持正義赤誠的姿態(tài),那些污濁才能更快地被滌清。

知進退,懂舍得

1959年,在長城影視工作多年的金庸決定離開,自立門戶,在港島創(chuàng)辦了《明報》。

彼時的香江,正處于一片動蕩之中,對于一份新興的報紙來說,生存更為不易。

為了增加銷量,更為了在業(yè)界站穩(wěn)腳跟,金庸可謂卯足了勁,不敢有一絲懈怠,在《明報》上連載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紛呈的武俠小說。

1962年,《明報》與當時報界的“大佬”《大公報》《文匯報》之間曾發(fā)生過一場激烈的筆戰(zhàn)。

臨危之下,金庸更是奮力而戰(zhàn)。他不斷釋放巨大的精神能量,宵衣旰食,下筆如有神助。

最終,《明報》不僅銷量猛增,完勝了競爭對手,迅速提高了知名度,金庸的武俠小說更在壓力之下登上了巔峰,達到了高不可攀的成就。

 

不怕重壓,不畏挑戰(zhàn),敢于對自己的夢想負責,此謂之勇氣與擔當。

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盡心創(chuàng)造,不滿足于現(xiàn)狀,此謂之膽識與遠見。

該進的時候,金庸寸土不讓。

他的知進,是一種本領;但他的知退,更是一種慧悟。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曾借楊過小龍女的后人黃衫女子之口說過一句話:是舍則該舍。

1972年,在完成最后一部小說《鹿鼎記》后,金庸做出了一個決定:金盆洗手,就此封筆。

17年筆耕不輟,15部傳世小說,至此畫下句號。

 

這個決定在別人看來石破天驚,但在金庸心里,卻是思慮已久,勢在必行。

“降龍十八掌”有一招叫“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盛極而衰的道理,金庸比誰都清楚。

所謂舍得,有舍,才有得。該舍不舍,便不能再得。

有些人,舍不得用勞動換取財富,一味投機取巧,貪得無厭,最終鋃鐺入獄,失去了自由,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有些人,舍不得容顏逝去,拼命尋醫(yī)問藥,沉迷于各種注射劑和填充物,不惜破壞身體,最終失去了自然的美麗與健康。

若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便難回頭。

大浪淘沙始到金,時代也永遠在往前走。

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人,是聰明人。而敢于急流勇退的人,更是智者。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過猶不及。登峰造極之后,懂得從容下行,懂得適時轉身,是一種淡然而優(yōu)雅的姿態(tài),更是一種近乎留白的氣魄與智慧。

有所容,有所不能容

常言道,樹大招風。

自第一次發(fā)表武俠小說起,外界對金庸及其小說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爭論于1999年達到了頂點。

這一年的111日,著名作家王朔發(fā)文痛批金庸小說“扯淡”“最惡心”,列舉數(shù)大“罪狀”,并將它與四大天王、瓊瑤劇以及成龍電影共稱為“四大俗”。

此文一出,天下震驚。

雙方粉絲迅速“開戰(zhàn)”,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隨后,戰(zhàn)火又蔓延至報界、文壇與學術圈,大批媒體人士、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表態(tài),各抒己見,雙方爭得難分難解。

但面對一部分人的詆毀和學者們的批評,當事人金庸卻絲毫未大動肝火。

事發(fā)幾天后,年逾古稀的金庸才應媒體要求,在《文匯報》上刊發(fā)了回應文章《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措辭文雅懇切,雍容有禮。

他自稱從未與王朔見過面,稱贊王朔小說風趣幽默,希望能有機會與他相識,還感謝讀者對自己的支持,說“上天已經(jīng)待我太好,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但大度絕不意味著一味的忍讓與退縮。

關于王朔在文章中所謂金庸小說“只好使死文章做文章”,金庸就堅決不認同:

王朔先生認為我的文字不行,我自己也覺得不夠精煉,可以寫得好些,更生動些……

至于王先生說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夠新潮前衛(wèi),不夠洋歐式,這一項我絕對不改,那是我所堅持的,是經(jīng)過大量刻苦鍛煉而長期用功操練出來的風格。

王朔先生認為我的文字不行,我自己也覺得不夠精煉,可以寫得好些,更生動些……

至于王先生說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夠新潮前衛(wèi),不夠洋歐式,這一項我絕對不改,那是我所堅持的,是經(jīng)過大量刻苦鍛煉而長期用功操練出來的風格。

生活中,我們常常容易陷入兩大誤區(qū):一是太不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二是太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

太不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的人,自以為是,驕傲自大,遲早會在生活的風浪里折戟沉沙;

但太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的人,活得太累,失去自我,同樣是寸步難行,得不償失。

究此一生,試問有誰能做到所有事讓所有人滿意呢?

對于值得聽取的批評與意見,我們當然應該謙虛接受,努力改進;

但面對那些毫無道理的謾罵與指責,面對自己真正的用心所在,我們也應該撥開迷霧,看清真相,堅定內(nèi)心,不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所動搖。

所謂大俠,有所容,有所不能容。

所謂君子,有所讓,有所不能讓。

因為容忍,是一種度量與勇氣。而堅守,更是一種清醒與底氣。

有人曾經(jīng)問過金庸,人這一生,應當如何度過?

金庸誠懇地回答道:“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后悄然離去。”

我想,他是真的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金庸的一生,行路迢迢,終不忘本。

 

在晚年,他依然致力于做文化溝通的橋梁,始終在踐行“窮時獨善其身,達時兼濟天下”的人生準則。

人生在世,敢于追尋自己的夢想,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遇良人,交摯友,最終回顧此生,笑言不枉,安然歸去。

外圓內(nèi)方,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如此,方是無悔,方是值得。

人生海海,歲月漫漫,不用爭一時的閑氣。

夫唯不爭,故萬物莫能與之爭。這才是最高的智慧。

讀免費人物傳記和名人故事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