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成語典故

魏縣四股弦

時間:2019-05-21 14:55:00  來源:邯鄲日報  作者:  瀏覽: 分享:

 

 劉衛(wèi)民

魏縣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俗名“五腔調(diào)”,與館陶四股弦、邢臺四股弦統(tǒng)稱為冀南四股弦,是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板腔體劇種。因為它的主奏樂器是四根弦,故稱其為“四股弦”。現(xiàn)在它已廣泛流行于冀南、豫北和魯西北地區(qū)。

四股弦十九世紀初源于山東菏澤(曹州)一帶,最早以民間的花鼓戲發(fā)展而成。清同治五年(1867年),山東民間藝人李成太來到魏縣,帶一把四根弦胡,自拉自唱,沿街乞討。魏縣落腔藝人被他那娓娓動聽的唱腔所吸引,遂將其邀入戲班,拜師演戲。李成太是個唱丑旦角的,先教唱了《大桑園》《拴娃娃》《王二小趕腳》。相繼又排演了《二隔簾》《井臺會》《安安送米》等家庭小戲。當時,它基本上還是玩兒會性質(zhì)的演出,只有會友,沒有職業(yè)藝人。逢婚喪會期,互用請?zhí)嘌瑢脮r前往演出。服裝、道具也很簡陋,或一件官衣,一頂紗帽;或一身褶子,兩件布衣。臉上擦點粉,點個胭脂,腰束個圍裙,即可演出。演出時,大多圍桌椅而唱,伴以簡單的動作,俗稱“羅圈戲”,又稱“坐板凳頭戲”。又由于戲小,人物少,演出機動靈活,演完后,打起包袱,推上小車即可再趕場,人稱“包袱戲”、“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因此,四股弦尚無唱廟會戲和青苗戲的資格,更不能進城演出。偶爾進城演出,經(jīng)常被一些豪紳、政客,地痞、流氓,借口以“傷風敗俗”為由而被驅(qū)逐。長期以來,藝人們?yōu)榱酥\求生存,發(fā)展自己的戲班,爭取使四股弦擠入“大戲”的行列做出了不懈努力。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北坡頭村創(chuàng)建了河北省第一個四股弦童子班。光緒十四年(1888年),四股弦戲班放棄一些家庭小戲,逐漸移植滲透了一部分袍帶戲,如《清查府》《楊金花奪印》《打鑾殿》《天子祿》《劉金定下南唐》等。同時四股弦因與河北梆子、京劇、豫劇同臺演出,一些劇種的表演藝術(shù)、唱腔、板式、音樂、臉譜和服裝、道具等,都漸漸滲透到四股弦的劇種里。這一年輕的劇種,開始吸取外來營養(yǎng),在表演風格、演唱技巧上,有了很大發(fā)展與提高,逐漸形成了具有魏縣特色的四股弦。四股弦音樂以板腔體為主,兼有曲牌體,由唱腔、伴奏、曲牌三大部分組成。其唱腔曲調(diào)優(yōu)美,通俗樸實,詼諧風趣。板式有:慢板、二板、三板、流水、倒板、黑紅板等。文場主要用四弦胡、二胡、京胡、竹笛、笙等。角色行當原分為四生、四旦、四花臉,后來日益完善,演變?yōu)楝F(xiàn)行的生、旦、凈、末、丑五大門類。舞臺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悠長流暢,舒展奔放,高亢激昂,充滿燕趙陽剛之氣。從此,四股弦這個劇種一躍而成為大劇種,登上了“大雅之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平欣(南樂縣百尺村人)別師出戲班,

于魏縣魏戶村組建“同盛四股弦戲班”,為北坡頭四股弦劇團輸入了一批演員。

1924年,四股弦第一代女演員郭素娥(小名三朋),因家貧,隨母討飯來到魏縣,開始在魏縣加入北坡頭村戲班,一年后粉墨登場。從此,這一劇種別開生面,改變了演員隊伍的基本面貌,結(jié)束男扮女裝的歷史,使這一劇種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1935年,曹玉保建四股弦戲班;以后,霍小屯霍文仲、北皋屯李會元、郝村的唐為、北羅營的郭勤堂等相繼組建四股弦戲班;1946年春,清豐縣通過演員張?zhí)m臣(南樂人),將李會元四股弦戲班邀聘到清豐縣,命名為“光華生產(chǎn)四股弦劇團”,1947年,該團回歸魏縣,并與北坡頭墜子團合并,更名為魏縣“三星四股弦劇團”。1954年,在三星四股弦劇團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魏縣弦劇團。該村由一個團變?yōu)閮蓚€四股弦劇團。文革期間,所有四股弦劇團全部解體,下放回家,1976年,古裝戲解禁,在老藝人常和、常智、申貴生等人的帶動下,重新組建了北坡頭四股弦劇團。1978年,北坡頭四股弦劇團一分為二,變成兩劇團。以后相繼增多,到1983年,全村已增加到六個四股弦劇團和1個墜劇團,從業(yè)戲劇人員300多人。

魏縣四股弦是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有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清末已在全縣各地流行。從1920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魏縣四股弦獲得突破性進展,盛行于冀南、豫北、魯西北廣大地區(qū)。“七七”事變后,因日軍侵略戰(zhàn)爭,魏縣四股弦陷入低谷。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魏縣四股弦獲得了新生,走向了復興和繁榮。魏縣北坡頭四股弦劇班在中原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流動演出,深受農(nóng)民群眾歡迎,劇團越辦越紅火,名聲越來越大。魏縣當?shù)亓鱾髦?ldquo;不鋤地,不澆園,也要去看四股弦”。然而,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群眾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影視藝術(shù)崛起和繁榮,魏縣四股弦這一地方劇種也陷入困境,劇團演出活動少,演員收入低,人員流失嚴重。

魏縣四股弦是河北省稀有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近年來,為了傳承和弘揚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魏縣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魏縣四股弦這一特有特色劇種的保護力度,成立了魏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對北坡頭村四股弦劇種進行了普查、挖掘和保護,并積極向上申報。2008年,魏縣四股弦已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F(xiàn)在,魏縣四股弦又煥發(fā)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通過繼承和發(fā)展,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群眾,以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嶄新的舞臺形象活躍在梨鄉(xiāng)大地上,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和參與。

魏縣北坡頭村號稱“中國四股弦戲劇村”。該村現(xiàn)已發(fā)展到6個專業(yè)的四股弦劇團,四股弦演員500多人,從業(yè)戲劇人員200多人。全村三千多人口,幾乎人人都會唱,個個都懂戲。人們在平時聊天、紅白喜事上用語不少是四股弦戲劇的詞。鄰村人戲說:“北坡頭村連公雞叫都是四股弦腔調(diào)”。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guān)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guān)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guān)文章
    無相關(guān)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quán)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wù)派遣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wù)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