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趙國歷史

李學勤:趙文化的興起及其歷史意義

時間:2019-02-27 14:22:05  來源: 學衡  作者:  瀏覽: 分享:

  

趙文化的興起及其歷史意義

 

李學勤

 

 

 

李學勤先生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文提要:趙文化的興起與草原文化有關。在古代,趙氏作為一個宗族,他活動的地點始終與草原上的戎狄聯(lián)系在一起。正是華夏文化和草原文化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沖突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有兩重性格的趙文化。趙文化的特點和精神可以概括為三點:首先,它是開放的文化,是通過不同的區(qū)域文化接觸的結果;第二,它是進取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間汲取的結果;第三,它是包容、融合的文化,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戎狄文化結合形成的結果。趙文化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區(qū)域文化之一,對趙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第二屆趙文化研討會”,根據大會要求,讓我講“趙文化的興起及其歷史意義”這個題目,趙文化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區(qū)域文化之一。我想在座的各位先生都知道,關于區(qū)域文化的研究、開發(fā)以及它與現實經濟、文化、建設各方面的意義是近年來我們在學術界、文化界一個重要的新發(fā)展。

 

近年,在中國學術界有一個新觀念: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多地區(qū)的國家。這在幾十年前還不是那么重視,而現在已經進一步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區(qū)域文化的研究和發(fā)展在這些年是逐漸進步的。區(qū)域文化也有不同層次,有的范圍很廣,有的范圍就比較窄。區(qū)域文化研究的萌芽相當晚,據我個人所知,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學術界成立了一個吳越文化研究會,吳越文化是中國最早提出的一個區(qū)域文化。40年代興起的是巴蜀文化,建國以后最早開始研究的是楚文化。

 

趙文化研究屬于比較后起,卻是備受學術界關注的一種區(qū)域文化。一方面,應該說趙文化的研討已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7年前,我們曾經在邯鄲召開過“全國第一屆趙文化研討會”。會后這些年,對趙文化的研討是相當突出的,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趙文化是近年來,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地區(qū)國家”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中國古代區(qū)域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趙文化從古至今,一直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有著獨立的文化特點和文化精神。

 

 

 

自從第一屆趙文化研討會以來,拜讀了很多學者的文章,里面都提到一個觀點:趙文化有兩重特性,既是一種華夏文化,又是一種戎狄文化,是華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個結果。我在沈長云教授編寫的《趙國史稿》中寫了一篇序,也曾提到這個問題。趙文化的發(fā)展演變過程,趙國的成立,以及作為趙國首都的邯鄲在當時的繁榮和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也就是這個文化的結晶。

 

趙文化精神是什么?因為趙文化是華夏文化和戎狄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所以趙文化的特點能不能這樣表述:首先趙文化是一個開放的文化。因為趙文化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區(qū)域接觸的結果,所以它本身是開放的。第二,趙文化是一個進取的文化。因為趙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結合的結果,相互之間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鑒,所以它是一個進取的文化。第三,趙文化也是一個包容、融合的文化。華夏文化是一種農耕文化,是以農業(yè)為基礎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種草原的游牧型文化,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沖突的結果,就形成這樣一個獨特的、有兩重性格的趙文化,所以它是一種能夠互相包容的、能夠融匯的文化。這種開放的、進取的、包容的、融合的文化精神,是不是可以作為我們研究和學習趙文化精神的一個觀點?怎么樣來看待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趙氏,作為一個宗族在古代的興起,本身就和北方的草原文化有關。所謂草原文化,可能有些不太了解的朋友會認為,它就是在一些北方草原地帶上留下的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草原文化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新興學科——歐亞學的一個中心內容。歐亞學是專門研究歐亞大陸的歷史和文化的,該學科對于草原文 它特 的界 定義 。 草原 英文 叫“steppe”,“steppe culture

”就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在廣大的沙漠或者森林邊緣上的草原地區(qū)產生的,這符合歐亞大陸的特點。因為歐亞大陸從中國一直延伸到接近歐洲的地方,其間有很多的沙漠地帶,沙漠地帶邊緣地區(qū)都有草原,這些草原就沿著沙漠的邊上橫貫著。歐亞大陸是連續(xù)的,其中的草原地區(qū)形成了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就是現在歐亞學里面所說的草原文化,常被稱為斯基泰文化。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在考古學、美術史上的斯基泰文化,有人翻譯成西徐亞,它從歐洲一直延續(xù)到亞洲。

 

現在,這方面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古代的時候,整個歐亞大陸之間的交流,草原文化是主要的橋梁,這個想法很有道理。中國文化以中原為中心開始傳播,影響到周邊,如日本、越南、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西方文化是從近東開始傳播到整個歐洲和北非。中間怎么樣呢?雖然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但還是有聯(lián)系的。過去,我們認為中西之間的交通主要是通過中亞地區(qū),但是在公元以前,特別是在公元前 8 世紀以前,這條通道的證據非常少。海上也是一樣,早期的時候非常少,后來才可以形成交通。現在看來,真正在中間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草原文化,是通過北方的草原連接起來的。

 

這條線是怎么建立的?現在,從一些學者的研究里面可以看出一個新苗頭:草原文化的很多重要文化因素應該起源于中國。這是我們過去所不了解的。過去,很多人認為草原文化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F在看起來,至少在青銅時代,它的很多文化因素應該是從我們這里開始的,其具體位置就在內蒙古西南部、山西和陜西北部、一直到甘肅北部這一塊。

 

這種新的看法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探討。在晉陜交界,黃河兩岸,商朝的時候已經有相當高明的青銅文化,它雖然受了商文化的影響,可不是商文化,它本身帶有很多特點,特別是北方草原民族的特點。我們再看有較多記載的西周時期,戎狄文化在這個地區(qū)興起,并逐步與中原文化融合,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周朝諸侯國之一的晉國。晉國開始建立,它就是“疆以戎索”,所以它不但是用華夏文化,也是以戎狄的一些文化因素來建立的。晉國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而其中的趙氏正好是以華夏的苗裔之下,而跟戎人一直有密切關系。

 

昨天我跟沈長云教授談到秦趙同祖,這是在《史記》的《秦本紀》和《趙世家》里面都有明確記載的。從五帝時代一直到夏代、商代、西周,不管是秦還是趙,他們始祖的世系是很清楚的。這里面有記載活動地點基本上就是兩個地區(qū);一個是在山西的中部,另一個是陜甘之間,這正好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界地。所以,趙氏的興起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件,而是有關中國通過草原文化這個歐亞通道與西方的聯(lián)系。

 

前些年,我看到一位美國學者寫的一篇文章,他講自己的一個故事,后來我寫論文介紹過。這位美國人是歐亞學學者厄爾迪(Miklos  Erdy)。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他到了新疆,參觀過新疆博物館。1989年,他再到那里,突然看到有一個銅 ,驚奇得不得了,因為這個銅 和在匈牙利、羅馬尼亞出土的樣子基本一致,而它的出土地點就在烏魯木齊。這件東西實在了不起,對于中西交通,這是一個最好的證據。可是這個東西怎么可能在烏魯木齊出土?他看了這件東西后,制訂了一個長時期的考察計劃,沿著草原文化這條線,從歐洲一直走到中國東北進行考察,最后寫成報告,登在《歐亞研究》雜志上。

 

2002 年,這個銅運到北京來展覽,我專門作了觀察,確實和羅馬尼亞、匈牙利出土的一樣。這種銅的特點是:筒形深腹,底下有嗽叭形圓足,口沿上面有兩個立耳,每個立耳旁邊都有五個像蘑菇一樣的裝飾。這種類型的 ,現在所知,出土地點最東的一件標本就是新疆的這件,往西則在前蘇聯(lián)特別是高加索北部都有。它的蘑菇形裝飾最特殊,最早的前身就在西周時陜西和山西,最初就是耳上多了一個疙瘩,然后逐漸發(fā)展,形成了蘑菇形的裝飾。所以中原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結合,不僅僅影響國內,同時也影響歐亞大陸。

 

眾所周知,趙和秦是共祖的,傳說他們都是顓頊的后人。這一點不要以為是杜撰的,近年在秦公大墓里發(fā)現的石磬上就寫著秦是高陽氏之后,就是顓頊之后。此外,云夢出土的“秦律”明確規(guī)定:秦人說自己是夏人,秦人如果和別人結婚,生的孩子算不算華夏人,也是有法律規(guī)定的。從已知的秦、趙祖先的一些情況中,大家應該注意到:秦趙祖先經常養(yǎng)馬和駕車,而且以此而著名,趙氏的興起就跟這個有關。傳說顓頊生了一個女兒名叫女修,女修吞玄鳥之卵,生了兒子大業(yè),大業(yè)娶少典之女女華,女華生了伯翳,伯翳由于為虞舜調馴鳥獸,賜姓為贏,而且娶了姚姓女子,生了大廉。大廉有個弟弟叫若木,若木的玄孫叫費昌,費昌是給商湯駕車的,在鳴條把夏桀打敗了,所以費氏在商朝一直很有名,一直到商紂王時,還有費仲為紂的親信大臣。大廉一支的孟戲、仲衍也善于駕車,商王太戊就命他為御,而且把商人的女兒嫁給他,他的曾孫是戎胥軒,戎胥軒又娶了酈山戎人的女兒,生了仲潏,仲潏 “在西戎,保西垂”,“西垂”位置就在陜甘之間。仲潏的孩子是處父,就是蜚廉。武王伐紂的時候,蜚廉給紂王做石槨?,F在殷墟有個空大墓,學者認為是紂王的,原來想造石槨,沒造成,這就是蜚廉在他那里做的,在什么地方?在霍泰山。此山在山西中部的霍縣東南,高2800多米,所以蜚廉就住在山西。蜚廉之子惡來,為武王所殺,另一個兒子是季勝,季勝之子是孟增,孟增就是宅皋狼,皋狼在西河,即山西西南部,然后是衡父,衡父下面是造父。造父又是因為善于駕車,所以給周穆王駕車,去西方巡狩,東方的徐偃王作亂,造父就駕車一日千里地跑回救亂,征伐徐國,所以造父封在趙城,這是周的趙氏的始封。秦的一支在現在的陜甘之間,我們就不討論了。

 

造父之后,六世有奄父,奄父在周宣王伐戎時還是駕車,大家可以想像他不是光會駕車,而是和戎人有特殊的關系。奄父就是公仲。在千畝之戰(zhàn)的時候周宣王敗了,“喪南國之師”,把南國的兵都打沒了,奄父駕車,周宣王才逃了命,這是《趙世家》里面講的。他兒子是叔帶,叔帶時幽王無道,他“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那么晉的趙氏他就是第一代,再五世是趙夙,就到了晉獻公的時候,下邊的歷史大家就都更熟悉了。

 

 

戎生編鐘

 

前幾年,保利藝術博物館從香港收回一組流散的重要青銅器,叫做“戎生編鐘”。戎生編鐘一共有八件,完好無缺,非常精美。它有很長的銘文,我把它念一下,“惟十又一月乙亥,戎生曰:休臺皇且憲公,桓桓翼翼,……”。器主名叫戎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張亞初先生有一篇論文說:金文凡是叫什么“生”的都是什么“甥”,“外甥”的“甥”,這是對的,根據《春秋》經傳就是這樣。所以戎生這個人他本身不屬于戎,可是他母親屬于戎,舅舅家是戎人,所以他就叫“戎甥”。戎生說他祖先叫作憲公,這是其死后的謚號,憲公“臧稱穆天子肅靈”,他是臣事周穆王的。已經用了“穆天子”這個詞,這是我們知道這個詞的最早出處,過去我們以為在《穆天子傳》里最早,現在看來不是。由于他侍奉穆王,又“建于茲外土”,封在了王畿之外,“司蠻戎”,就是管理戎人的,就是用來抵御不朝見周穆王的這些人的。銘文又說戎生的是父親叫“昭伯”,他不是周的臣屬了,轉而臣侍晉侯。戎生自己也是晉臣。當時晉國組織了一個車隊,這些車裝的是什么?是鹽。山西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鹽產地,解縣有鹽池,一直到漢朝,中原地區(qū)主要的鹽都是由這里生產的。他率領車隊,把鹽運到樊陽,樊陽是南方的一個金屬集散地,他交換取得金屬,運回晉國,自己作了這樣一套編鐘,這是晉國的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是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宋代的時候,陜西韓城得了一件鼎,叫晉姜鼎,晉姜鼎是晉文侯的夫人所作,就在晉昭侯時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建立東周,其后是昭侯。晉姜鼎銘也提到用鹽來換取金屬這件事,所以戎生編鐘也就是這個時代的。

 

我認為戎生一家的歷史太像趙了。眾所周知,像戎生編鐘這樣一套大的編鐘,不是一個卿級的墓葬是出不了的。不過,“初建趙氏于晉”的是叔帶,戎生之父則稱昭伯,有沒有可能從在周的伯仲叔季來說是叔,可是到了晉國之后,重建宗族,成了大宗,稱伯?需要進一步研究。

 

趙氏興起在兩種文化之間,對兩種文化的交融融合起著重大的作用,所以趙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開放、進取、包容、交匯,趙氏歷代都是如此。

 

趙在西周所起的作用便非常大。2003 1 月,在陜西眉縣楊家村發(fā)現了一個青銅器窖藏。那個青銅器其中鼎銘談了一件事,講:周宣王四十二年封了一個楊國,封楊這件事見于古書,所封的是宣王的兒子,這人名叫長父。楊在洪洞東南,趙城就在附近。前面說過,趙的奄父為宣王駕車,在宣王三十九年救了周宣王的命,而封楊是在宣王四十二年。封楊的時候并不太平,不是簡單地給一個冊命就完了,而是派了眉縣青銅器的器主佐去保護長父,跟戎人打了一場非常激烈的仗,然后建國,這就是后來滅于晉國的姬姓楊國。在它以前也有楊,但那是姞姓的楊。楊和趙在當時就是跟戎人接觸的最前線,是兩種文化交界地。

 

我想講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戰(zhàn)國策》上的一個故事:趙襄子在晉陽被智伯所攻,智伯引水灌城,而城高只有三板沒有淹沒,也就一米多高,情況十分危急。趙氏有一個臣子叫原過,一天,原過走晚了,遇見三個人,就跟隱形人一樣,腰帶以上能看見,腰帶以下看不見。他們說:我們是霍泰山的天使(霍泰山就是秦、趙祖先的地方),三月底你們將反滅智氏,其后趙國將“北到林胡之地,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諸貉,南伐晉別,北滅黑姑”,整個趙國的擴張過程就是這樣。“奄有河宗”,“河宗”是現在的河套地區(qū),河宗氏,也見于《穆天子傳》;“至于休溷諸貉”,都是戎狄之地;“南伐晉別”,是韓、魏的封地;“北滅黑姑”,“黑姑”也是戎國。所以,整個趙國就是在跟戎之間的融合交匯下發(fā)展起來的。

 

后來趙國又移到了戎狄之間的另外一個區(qū)域,就是邯鄲周圍。這個地方本來不是戎狄之地,但是由于白狄東遷,于春秋時代在河北中部建立了肥國、鼓國和中山國,肥、鼓滅于晉國之后,就剩下中山,中山最后滅于趙。所以,趙國最后把許多戎狄合并起來,而其本身也有很多戎狄文化的成份,這樣建立起來強盛的趙國,新的都城就在邯鄲。所以,邯鄲是華夏文化與戎狄文化結合的產物和結晶,集中體現了趙文化濃郁的開放、進取、包容、融匯的精神。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