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趙國歷史

《邯鄲春秋》明初遷民

時間:2019-01-09 17:02:05  來源:邯鄲春秋  作者:  瀏覽: 分享:

 明初遷民

元末明初,由于戰(zhàn)火連綿,災害不斷,給中原地區(qū)的廣大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

1351年爆發(fā)的紅巾軍農民起義,在河南、山東、兩淮等地,與元兵搏斗持續(xù)了十三年之久。紅巾軍與元朝軍隊兵來將往,爭戰(zhàn)激烈,導致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之民在戰(zhàn)亂中死亡、逃離達十之七八,乃至出現(xiàn)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無人煙”的悲慘景象。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又派兵北伐,攻克元大都,一路上又是兵災。在這長達18年兵荒馬亂中,百姓游亡殆盡,加上黃河屢次決口,百姓死亡難計其數(shù)。明建文帝采取削藩政策,又惹得燕王朱棣起兵“靖難”。這場戰(zhàn)爭自北向南,歷經三年,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省受害最深,以至造成地曠人稀。地處南北交戰(zhàn)重要戰(zhàn)場的邯鄲地區(qū),如永年、廣平、大名、魏縣、館陶等縣,已經十室九空許多村成了無人村。

明政府為安定社會和增加財政收入的需要,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將人口擁擠的山西之民遷往北京、河北、河南等處墾荒屯田。從明朝建立的當年起,涉縣境內便有山西之民遷人。以后的50多年中,不斷有山西之民遷至邯鄲一帶各縣安家落戶。“問我家鄉(xiāng)哪里來?山西洪潤大老槐。”邯鄲城鄉(xiāng)流傳的“古槐遷民”故事實屬不謬。山西由于憑借黃河天險、太行屏障,當時遭受戰(zhàn)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尤其洪洞一帶,自然條件優(yōu)越,人口生繁亡少,加上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頻繁,難民流落于此較多,便形成了人稠地窄之地區(qū)。明政府實行遷民舉措,順理成章地選擇了山西洪洞縣。因洪洞縣廣濟寺所處地域集中,交通便利,故政府在此設局駐員,發(fā)給憑照川資遷往外地。被遷百姓在起程時,對故鄉(xiāng)難舍難離,便將廣濟寺里粗壯高大的老槐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成故鄉(xiāng)的標志。

(作者簡介:申風鳴,1951年12月生,河北省永年縣人,曾任邯鄲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1966年參加工作。做過工,當過兵,搞過宣傳報道,抓過生產經營。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業(yè)余創(chuàng)作,隨后有各類體裁作品見諸省內外報刊。主要作品有報告文學集《古城邯鄲行》散文集《寄給故鄉(xiāng)的明信片》以及與人合作編著的《趙都觀光指南》《趙地風流》等。1986年始從事地方志工作,先后主編和參與編寫了《邯鄲紡織工業(yè)志》、《邯鄲市志》、《邯鄲年鑒》等多種著述。)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