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紅色邯鄲

邯鄲紫金山——歷史文獻關于紫峰文人事跡的記載(續(xù))

時間:2021-01-15 15:16:13  來源:邯鄲文化網  作者:劉心長  瀏覽: 分享:

歷史文獻關于紫峰文人事跡的記載

作者:劉心長 

左丞張忠宣公 

蘇天爵

公名文謙,字仲謙,順德沙河人。歲丁未,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中書左丞,大名宣撫司事。至元改元,行省事于中興。七年拜大司農卿。十三年,拜御史中丞。明年,拜昭文館大學士,領太史院事。十九年,拜樞密副使,是歲薨,年六十七。

公幼聰敏,讀書善記誦,自入小學,與太保劉公同研席①,年相若,志相得。其后太保祝發(fā)為僧②,侍世祖于潛?、?/span>,薦公才可用。歲丁未④,驛召北上,入見,召對稱旨,擢置侍從之列,命司王府教令牋奏,日見信任。(野齋李公撰《神道碑》。又《先塋碑》云:“公少時,欲習薄書之事,軍負府君召而責之。公謝曰:‘身漸長大,無所效用,仰衣食于父母,心日不安,故勉強為此,今蒙尊誨,敢不敬從?’即舍誦讀之習,專志儒學。戊戌歲⑤,命朝廷試天下儒士,公試,文名中選,得免本戶徭役之差。”)

邢初分隸勛臣二千戶為食邑,歲遣人更迭監(jiān)收,類皆不知撫治,加之頻歲軍興,郡當驛傳沖要,征求需索,民不堪命。會郡人赴訴王府,公與太保實為先容⑥,合辭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為甚,救焚拯燙溺,宜不可后。盍擇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諸候取法于我,則天下均受賜矣。”世祖從之。命近臣托克托,故劉尚書肅、李侍郎簡偕往,三人者同心為治,黜去貪暴,劃除宿弊,不期月,流亡者復益十倍。于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益自公發(fā)之。(《神道碑》)

辛亥⑦,憲宗踐阼,世祖以太弟日侍宸扆,所言率賜俞允⑧。公暨太保數條具特所當先治為世祖言,皆奏可施行之。是后大駕所臨,若大理,若漢鄂,公皆扈行。(《神道碑》)

(以下錄自《神道碑》文,因本書已選收,這里從略)

嘗觀于世祖之世矣,自其在藩至于即位,文武小大之臣乘運以興者,各以職事見功業(yè),求其悃幅深厚⑨,知為國之本,造權輿于中昧不寧者⑩,于公見焉。太保劉公學術通神明,機算若龜策11,其所以為上計者,審矣。當是時,軍國之重則有宗親貴人,而書記征發(fā)之責,取才金氏之遺而有余也。迺獨薦公為謀臣12,在上左右,主儒者,使陳先王之道,雖若遷于智數,而世皇信用,以一天下而貽子孫無疆13,惟休其跡無得而名焉14。嗚呼!自孔子孟子沒,豪杰各以其資奮,而內圣外王之學15,千百余年無能道之者,生民況得被其澤乎!宋儒始有以遠接其端緒,而朱子為能集其書之大成,然猶以是取怪時人,身幾不免。自其學者誦而習之,亦或莫究其旨。許文正公衡生乎戎馬搶攘之間17,學于文獻散逸之后,一旦得其書而尊信之,凡所以虛已(似應為己”——編者)尊君者,無一不取于此。而朱子之書,遂衣被海內,其功詎可量哉!夫孰知先后扶持時,其進退久速,使其身安乎朝廷之上而言立道行者,公實始終之也。嗚呼!微朱子圣賢之言18,不明于微芒,微許公,朱子之書不著于天下;微公,則許公之說將不得見進于當時矣。庸非天乎19!中統(tǒng)建元以來,政術與時高下,獨成均之教彝倫20,大農之興稼穡,歷象之授人時,凡出于公之所為者,皆隱然而有不可變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21,其公之謂乎!(蜀都虞公撰《郭塋記》)

元朝蘇天爵撰《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四庫全書》,451,史部二○九,傳記類)

注釋:

①同研席:也作“硯席”。指硯臺和坐席,借喻學習。古代因稱同學為“同研席”或“同硯席”、“同硯”。《晉書•劉弘傳》:“少家洛陽,與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北史•魏東留王虔傳》:“〔元暉〕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禮之,命與諸子游處,每同硯席,情契甚厚。”

②祝發(fā):斷發(fā);剃去頭發(fā)?!豆攘簜?bull;哀公十三年》:“祝發(fā)文身。”后指削發(fā)出家。黃庭堅《跋贈俞清老詩:“欲祝發(fā),著浮圖人衣。”

③潛邸:皇帝即位前做王子時所居的府第。

④丁未:公元1247年。

⑤戊戌:公元1238年。

⑥先容:意為介紹、關說。《文選•鄒陽《于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方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⑦辛亥:公元1251年。

⑧俞允:古代指帝王的允可。語出《書•堯典》:“帝曰:‘俞。’”俞為應諾之詞。《宋史•趙普傳》:“又有群臣當遷官,太祖素惡其人,不與,普堅以為請……立于宮門,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⑨悃愊(kǔn,bì壁):至誠?!稘h書•劉向傳》:“發(fā)憤悃,信有憂國之心,。”《后漢書•章帝紀》:“安靜之吏,悃幅無華。”

⑩權輿:本謂草木萌芽的狀態(tài)?!洞蟠鞫Y記•誥志》:“于時冰泮發(fā)蟄,百草權奧。”引申為起始、初時?!对?bull;秦風•權輿》:“于嗟乎,不承權輿。”毛傳:“權,始也。”

11龜策:指龜甲和蓍草,古人占ト吉兇的用具。《禮記•曲禮上》:“龜為,策為。”《楚辭•ト居》:“用君之心,行君之事,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12:乃。竟然。

13:統(tǒng)一。貽(yí怡):留給。

14:只有。

15內圣外王:指內具圣人的才德,對外能施行“王政”?!肚f子天下》:“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

16許衡(公元1209-1281):元朝懷孟河內(今河南省沁陽縣),字仲平,號魯齋。曾從柳城姚樞處得程朱理學書,在蘇門與姚樞、竇默等講習程朱理學。忽必烈在潛邸時,任京兆提學,于關中大興學校。世祖即位后,命議事中書省,與劉秉忠等定朝儀官制,策劃立國規(guī)模,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后領太史院事,與郭守敬等編定《授時歷》。

17搶攘:紛亂。柳宗元《吊屈原文》:“交離搶攘兮,遭世孔疚。”龔自珍題王子梅盜詩圖》:“室家何搶攘,朝士亦齮龁。”

18:如果沒有?!墩撜Z•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19:難道。《管子•大匡》:“雖得賢,庸必能用之乎?

20彝倫:猶言倫常。古代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稌?bull;洪范》:“我不知其彝倫做攸敘。”蔡沈集傳:“彝,;,理也。”

21樂知君子句:見《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指人君既得賢人,又以禮樂尊敬他們,使他們快樂。知:亦作只。語氣詞,猶哉。邦家:國家?;?/span>:根基。

譯文:

張公名文謙,字仲謙,順德沙河(今河北省邢臺市沙河縣》人。丁未(公元1247)那年,應召到漠北和林居住在現(xiàn)今皇上的潛邸。中統(tǒng)元年(公元1260),拜授張公為中書左丞、大名宣撫司事。至元改元,張公以中書左丞行省西夏中興等路。在中興七年(公元1271)拜授張公為大司農卿。十三年(公元1277),拜授張公為御史中丞。明年,拜授張公為昭文館大學士,領太史院事。十九年(公元1283),拜授張公為樞密副使,這一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張公幼年聰敏,讀書善記誦,從入小學的時候起,就與太保劉公是同學,年歲差不多,志向相投。后來太保劉公剃發(fā)為僧,服侍世祖于潛邸,推薦張公的才能可以起用。在丁未(公元1247)那年,通過驛傳召張公北上,入見,應對使世祖感到滿意,提拔安排在侍從的行列中,命張公司管王府的教令奏,一天比一天地被受到信任。(野齋李公撰《神道碑》。又《先塋碑》說:“張公少年時,打算學習薄書的事情,軍負府君召來責備他。張公道歉說:“自己漸漸地長大了,沒有什么有實際效用的職業(yè),衣食仰靠父母,心里每天都感到不安,所以勉強做這件事,現(xiàn)在承蒙您的教誨,怎么敢不恭敬聽從?’即刻舍棄誦讀的學習,專心致志于儒學。戊戌(公元1238)那年,皇上命朝廷考試天下儒士,張公去赴試,文章列名被中選,獲得免除本戶徭役的差使。”

邢州從前分別隸屬為勛臣二千戶()的食邑,每年勛臣輪流替換監(jiān)收賦稅,這些人都不知道安撫治理,加上連年興兵打仗,邢州郡所正處在驛傳的沖要部位,征求勒索,民不堪命。恰巧郡人到王府赴訴控告,張公與太保劉公實際上做了介紹,他們口徑一致向世祖上言:“現(xiàn)在民眾生活困弊,沒有比邢州更為嚴重的了。搶救失火的,打撈溺水的,應該不可后緩。何不選擇人員前往治理,向他們提出治理成效的要求,使四方諸侯取法于我,那么天下都可以受到好處了。世祖聽從了。就命近臣托克托,故劉尚書肅,李侍郎簡一塊前去,三個人同心協(xié)力進行治理,罷黜掉貪暴的官吏,鏟除過來就有的弊病,沒過一個月,流亡的人回來使人口增加了10倍。于是世祖更加重視儒士,任用儒士從事政務,這件好事是從張公首發(fā)的。(《神道碑》)

辛亥(公元1251),憲宗登上皇帝位,世祖以皇太弟的身份每日在皇上居住的地方服侍,所說的建議全都得到同意應允。張公及太保劉公多次陳述當前特別需要治理的事項向世祖建言都奏請皇上允可施行。從此以后,皇上大駕所臨的地方,如大理,如漢鄂,張公都伴駕隨行。(《神道碑》)

(以下錄自《神道碑》文略)

曾經觀察世祖的時代,從他在藩邸至于到即位,文武大小之臣乘機遇而興起的,各以他們的職事建立功業(yè)。尋求那些至誠深厚,知道為國的根本,在混亂不安的情況下開創(chuàng)新始的局面,在張公那里可以看到。太保劉公學業(yè)術數通接神明,神機妙算如龜策占ト那樣,他們所以參預最高決策,是非常周密精確的。在那個時候,軍國的重任則有宗親貴人擔任,而書記征發(fā)的職責,選取金朝的遺留下來的人才還有余,竟然只是推薦張公為謀臣,在皇上的左右主管儒者方面的事情,讓他陳述先王之道。雖然好象在智數方面顯得有點闊,然而世皇信用,用其來統(tǒng)一天下并貽遺給子孫以至無疆,只取休養(yǎng)生息不求得虛名。嗚呼!自孔子、孟子去世后,豪杰各自以他們的本領奮起,然而內圣外王之學,千百余年來沒有人能傳授它,民眾怎么能得到它的惠澤呢!宋代的儒士開始有的從遠處接承它的端緒,而朱熹先生算為能集這些儒士書籍的大成,可是還因為這一點被當時人感到怪異,幾乎連性命也保不住。即使某些儒士誦習它,也有的不能了解它的精義。許文正公衡生在戎馬動亂的年代,為學在文獻散逸之后,一旦得到這些內圣外王的書籍并且遵奉堅信它,凡所以謙虛地輔佐君主的,沒有一件不是取于這里的。而后朱熹先生的書,因此就加惠于海內,它的功績怎么可以估量呢?執(zhí)知張公在皇上先后扶助的時候,他的進退快慢,使他的身子安居于朝廷之上而又言論確立理論實行的,張公實在是堅持了始終的人。如果不是朱熹先生的圣賢之言,人們還在昏暗中見不到光明;如果不是許公,朱子之書也不會昭著于天下;如果不是張公,那么許公的學說也不能被進介于當時的皇上,這難道不是天意嗎?中統(tǒng)建元以來,政治舉措與時局高下起伏,只有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系得以和協(xié),首舉農事發(fā)展稼穡,研制歷象敬授人時,凡是出于張公的所為的,都牢穩(wěn)堅固不可變更。詩云:“人君既得賢人,又以禮樂尊敬他們,使他們快樂,這些賢人君子是國家的根基。”大概是指張公說的吧!(蜀都虞公撰《郭塋記》)(待續(xù))

原創(chuàng)作品,請尊重作者,轉載注明作者、文章出處   

點擊免費看熱門小說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