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查詢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邯鄲非遺

滏陽河上古石橋——磁縣南開河橋

時間:2020-02-21 13:37:05  來源:新邯鄲  作者:  瀏覽: 分享:

 

文化鑒賞|滏陽河上古石橋系列之二滏陽河歷史變遷的見證者——磁縣南開河橋

開河橋

      磁縣縣城東面有兩個村子叫南開河、北開河,分隔它們的是滏陽河。滏陽河在歷史上曾經(jīng)多次發(fā)生過河道變遷,這其中大部分是因為河流的自然遷徙,但是發(fā)生在明代的一次,卻是人為干預的結果。據(jù)《元史?郭守敬傳》記載,元代著名的水利專家郭守敬曾向忽必烈建言:“磁州東北滏、漳合流處,引水由滏陽、邯鄲、洺州、永年,下經(jīng)雞澤合入灃河,可溉田三千余頃”。郭守敬所說的“合流處”就是指兩個村子所在的開河這里。

       歷史上,這里的確有過一條叫做“開河”的河。明嘉靖磁州志記載,“開河,在本州東北五里,即滏水下流東入漳河之處,今改滏河北流,是河淤塞”。另有縣志記載,“往時,漳滏合流在州東北五里開河村,漳得滏助每于漲溢時大為民害。成化十一年,州判張埕塞其交匯之口,疏滏北流而漳漸遠徙,二水遂分。”這些記載說明元代以前的滏陽河并不是像今天這樣的走勢,至少不是這樣的水系規(guī)模,直到明代進行的“改滏河北流”才形成了滏陽河今天這樣的模樣。這次滏陽河改道也許是郭守敬所建言工程的后續(xù),也許是元、明兩個朝代對滏陽河水利、水患治理的“不謀而合”,但卻表明了開河這個地方是滏陽河歷史變遷過程的重要地理節(jié)點。也正是因為這次人為的河流改道,才成就了“母親河”——滏陽河流經(jīng)邯鄲主城區(qū),為邯鄲境內(nèi)遺留下了眾多的古石橋。

        如今那條叫做開河的河已經(jīng)難覓其宗,但遺留在滏陽河上磁縣南開河橋依然矗立,依然在看滏陽河的歷史變遷。

        南開河橋在南開河村西,是村莊通往磁縣縣城和邯鄲市主城區(qū)的主要通道。這是一座青石質(zhì)石板橋,橋長24米,寬6.3米,兩側設有扶欄望柱,望柱頂端雕有石刻,橋面由青石鋪就。石橋由三個拱券組成,拱券兩側頂端都雕有汲水獸。

       史書中對于南開河橋的記載不多,明嘉靖癸丑年(公元1553年)刊刻的磁州志中“磁州全境圖”對開河橋有著明確的圖示,但是在“橋梁”章節(jié)中沒有對它進行專門的記述。

如今的南開河橋因為年久失修,兩側的石柱欄板大多都已損壞,僅剩的幾處雕刻也已風化嚴重,形象大多難以辨識。橋面上一塊塊青石,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來行人車輛的穿行磨損,已經(jīng)變得圓滑光亮,流露出古老的痕跡。

       村中一老者介紹說,這座橋當初是由“山東人”所建,有5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還能通大車。老人張開的手掌流露著自豪。細問其中的歷史典故,老人則語不能詳,只是說原來橋頭曾有一方石碑,上面有記載,現(xiàn)在石碑已經(jīng)被斷開用做橋欄了。沿著老人手指的方向,很快找到了那塊殘碑,但是只隱約分辨出了“大清雍正”幾個字,其余的字跡則早已隨著風吹雨打淹沒于歷史長河。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之謎
150萬契丹人一夜消失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區(qū)森林消防隊員公告
關于公開補錄邯鄲市某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wǎng)安備 13040302001124號